> 文章列表 > 附加维管柱名词解释

附加维管柱名词解释

附加维管柱名词解释

附加维管柱名词解释如下

附加维管柱,在维管柱外围的薄壁组织中能产生新的附加维管柱。

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,初生韧皮部遭受挤压而被破坏,细胞大多颓废,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、伴胞、韧皮薄壁细胞、韧皮纤维等,并有韧皮射线;形成层连续成环,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;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,有导管、管胞、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,木射线较明显。

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,分为几束,呈星角状,其束的数目随植物种类而不同,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束较少,为二至六束,又称二至六原型。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,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,形成明显的髓部,如龙胆、川乌等。

双子叶植物根除上述正常构造外,还可形成异常构造,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:

①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,如牛膝、商陆等。次生维管柱的外围形成多轮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。

②附加维管柱,在维管柱外围的薄壁组织中能产生新的附加维管柱,如何首乌。

③内涵韧皮部,又称木间韧皮部,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。如茄科植物华山参等。

④木间木栓,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带。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。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,把维管柱分隔成几个束,如秦艽。

木质部内外两侧均有韧皮部的称为

木质部是维管植物的运输组织,负责将根吸收的水分及溶解于水里面的离子往上运输,以供其他器官组织使用,另外还具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。本质部由导管、管胞、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以及木射线组成。

韧皮部的主要功能,是将叶片中光合作用的产物输送到植物各部去,其中糖类占90%以上,其余是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维生素、无机盐和激素等。

被子植物的特征

真正的花为被子植物独具的主要特征,花基本上由4个系列的成分组成:

①外层系列为由萼片组成的花萼,通常呈绿色,有保护花的作用;

②内层系列为由花瓣组成的花冠,通常质地柔软多汁,色泽鲜艳,具有引诱传粉者的作用;

③一至多个系列的生有花粉的雄蕊,合称雄蕊群;

④一个(至多个)系列的内含胚珠的心皮,构成子房或雌蕊群。

被子植物群,通过子房上的花柱和柱头接受花粉粒(雄配子体)。花粉萌发后,雄配子体有1个粉管细胞和2个精子(雄核);在胚珠中,雌配子体(胚囊)通常有8个细胞(1个卵细胞、2个助细胞、3个反足细胞、2个极核细胞)。双受精后,由一个花粉粒产生的雄核(配子)与卵受精发育成胚,另一个雄核与二个雌核结合发育成胚乳。

双韧维管束。

双韧维管束bicollateralvascularbundle,其木质部的内外侧都有韧皮部。外侧的韧皮部称为外韧皮部,内侧的韧皮部称内韧皮部,在外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常有形成层。

如茄科、葫芦科、夹竹桃科、桃金娘科等植物茎中的维管束。维管束是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的复合组织。它贯穿于植物体各个器官,形成一个完整的输导系统,同时对器官起着支持作用。

植物界里,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具有维管束,故合称维管植物。